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加快产业发展为目标,全力抓好文化惠民、广电宣传、文物管护、旅游开发、重点项目、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文化广电文物旅游事业赶超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周文化景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喜获首届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初中组)一等奖;周文化景区在第十三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暨2019年“3·15中国消费市场行业影响力品牌”推广活动中被评选为“2019年美丽中国新锐文旅目的地”;1至10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964.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42亿元,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6.68%,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9.45%。
1.文化惠民常态化进行。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金猪贺岁 福满西岐”为主题的6大系列文化活动,4月份举办了宝鸡市“三秦书月书香宝鸡”全民阅读月活动启动仪式,10月份组织开展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了“凤天逸舞-敬德归心”周公庙建庙140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编排了秦腔廉政剧目《甘棠清风》,并于11月27日在岐山大剧院进行了首演。县文化馆邀请专业舞蹈老师分两期对县城、镇村文艺团队举办了岐山之歌广场舞培训,精心策划开展周文化系列讲座4次。县剧团开展送戏下乡310多场,县电影公司放映影片1920多场,县图书馆新办借阅证900多张,接待读者7万人次,借阅书刊6万多册次,辅导基层农家书屋30多次,开展阅读推广110多次。
2.镇村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强化监督检查,由局分管领导带队,逐镇、逐建设点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各镇进一步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完成17个村(社区)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县101个村、15个社区全覆盖;2019年投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护经费30.3万元;采取政府购买形式,为101各村农家书屋配送图书7600多册,价值16万元;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顺利推进,目前三个总馆、两个镇分馆、四个村级服务点选址、图书录入等工作已完成。
3.非遗宣传传承成效显著 。6月5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6月8日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集中宣传活动,现场为群众赠送《岐山锣鼓》《岐山曲子》等非遗书籍,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2016-2018年度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经费已发放到位;庵营古镇黄酒酿造技艺入选第六批宝鸡市非遗名录;“周公祭奠”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已通过省级审批。
4.广电宣传水平不断提高。县广电台严格播出流程和播出规范,对所有播出设备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投入资金3万元购买一台10KW备用发电机,确保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万无一失。坚持将镜头向下,深入一线,聚焦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先后在《岐山新闻》内开设了《脱贫攻坚岐山在行动》《扫黑除恶》《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目标责任考核》等多个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的专题栏。全年共播出《岐山新闻》252期,向省电台电视台报送新闻作品20篇,向市电台电视台报送新闻作品12篇, 7部作品荣获宝鸡广播电视奖,1部作品荣获宝鸡新闻奖。高标准建成了岐山县融媒体中心,实现区域内最大范围传播,提升了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5.文化市场监管持续强化。今年以来,结合文化和旅游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开展网吧等文化娱乐市场集中整治5次,与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和守法经营责任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诺书共80余份,开展检查680余人次,检查网吧、KTV、印刷企业、图书音像店等经营单位120多家次,收缴盗版书籍、音像制品300余本(盘),行政处罚14家,受理举报、信访10件,均按时办结,有效地规范了经营秩序,保证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6.文物宣传保护不断强化。举办了首届文物学术研讨会,系统文保单位共推荐干部职工优秀论文24篇,论文作者逐一进行了研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宋江宁现场点评,提高了文保单位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打击文物违法犯罪专项整治2次;组织九年卫鼎、裘卫盉等珍贵文物参加了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北京举办的“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支持故郡西塬村,完成了故郡镇西塬城门楼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完善了太平寺塔抢救保护维修工程后续工作,做好验收准备;诸葛亮庙正献殿加固维修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了蒲村镇洗马庄县保单位王家村遗址的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周公庙西庵十三间彩云楼抢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已编写完成等待审批;诸葛亮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古建油漆彩绘维修保护工程东西展室升级改造项目完成立项。
7.扎实推进高A级景区创建。根据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市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标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景观质量过硬、创建意愿强烈、创建工作有力”的旅游景区进行认真遴选后,将中国﹒周原景区、五丈原诸葛亮庙推荐上报为4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与市局加强沟通,采取将周公庙风景名胜区更名为岐山周文化景区方式,加快周文化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
8.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3月8日至10日组织相关景区参加了宝鸡—无锡长三角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3月15日组织周文化景区在北京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暨2019年“3·15中国消费市场行业影响力品牌”推广活动;3月27日组织周文化景区、水城三国小镇等景区在西安参加了2019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4月23日在周文化景区举办了“绿水青山家乡美”暨山花工程后备箱行动;6月8日在周文化景区组织举办了千人臊子面大赛。8月29日,我县在陕西广播电视台秦腔广播频道《一品一游•百县计划》中宣传推介了岐山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开通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过境短信宣传业务;分别在县政务大厅、凤鸣国际、关中大厦安装了智慧旅游信息设备3台,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旅游服务。
9.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结合文化和旅游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县城和蔡家坡为重点,集中开展了规范整治全县旅行社服务网点活动,对2家旅行社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了查处;对全县重点旅游景区、文博单位和涉旅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检查相关单位9家次,排查隐患1处,整改1处。在做好日常规范整治的同时,在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我们坚持全员上班,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在重点旅游景区开展执法检查;在各景区重要区段,设置咨询服务点、停车标志牌,与县公安交警、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全力配合,做好交通疏导、咨询服务、旅游宣传等接待服务工作;做到了职责任务明确,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了假日旅游接待安全和文化旅游活动取得实效,有效遏制了市场乱象,保障了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
10.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周文化景区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对周城内部的亲子乐园、封神乐园、景区东大门等区域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对周公庙水电、监控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对庙前民宿房屋进行了里面改造,对广场排水设施进行全面优化,累计完成投资12698万元;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已完成周原博物馆微型消防站,周公庙西庵彩云楼维修工程完成设计,诸葛庙正献殿维修工程已开工建设;旅游厕所建设项目已完成岐阳、郑家桥村、蔡家坡文体中心等5处旅游厕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300万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凤雏宫遗址复原展示工程国家文物局已立项批准,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工作。目前各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413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4.3%。华夏千秋·民族根脉、周文化影视基地在谈招商项目,已与陕西五族宗祠文旅有限公司多次进行座谈交流,先期投资500万元对用地到位的周太王陵景区进行规划建设,目前客商已在我县注册成立了项目公司。10月17日,县文化和旅游局与陕西五族宗祠文旅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华夏千秋项目招商协议书》。五二三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经过考察交流和对接洽谈,与陕西五二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香港诺贝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华清设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就该项目合作开发建设初步达成一致意见,目前,已完成了岐山五二三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性策划案编制及项目备案立项,原厂生活区121亩用地权属、周边村落发展规划统筹等问题正在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解决。